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

香港周圍遊︰遊西貢鹽田仔 滿足三個願望

2009年12月01日

清爽冬日,總是難以按捺往外走的衝動。



  去到離西貢只有 15 分鐘船程的鹽田仔,即可看得獎教堂,百年歷史鹽田以及親嚐特色「雞屎藤」茶果,與大自然作最親密的接觸,之後回到西貢吃正宗泰菜,再以特色甜品作結。滿足的,又何止三個願望?

  小島近年吸引不少人到來,而且行勻整島也不用 4 小時,立即跟著路線,去鹽田仔尋找那白色金礦吧!

第 1 站 聖若瑟小堂 得獎文化遺產


 一下船去到碼頭附近的鄉誼茶座,先試 $10 就有 3 個的特色雞屎藤茶果補充能量。雞屎藤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有點突兀,但其實只是一種植物名稱,吃起來有一種清新的味道,據說更具清熱解毒的功效。吃完後便可正式開始是次旅程,第一站是聖若瑟小堂。

  一個典型的客家小島上,令人驚訝異的是島上沒有祠堂。更因為全村人都信奉天主教的關係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紅頂白牆的優美教堂。 



  進入聖若瑟小堂不難發現祭台用上金色與紅色為主調,正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好例子。教堂前後有兩個彩繪玻璃窗,後方那個玻璃窗尤其明顯。原來建堂時建築師已定好方位,兩道圓形玻璃窗一個向東一個向西,自然光整天都可以透過玻璃照入堂內,環保之餘,那兩道彩光竟然帶點夢幻色彩。有趣的是,彩繪玻璃上的聖若瑟神父穿著唐裝,中西crossover 的同時,也令人不禁暗自起了一份尊敬之心。




聖若瑟小堂 資料
小知識小堂興建於 1890 年,更在 2005 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維護優異獎。
第 2 站 澄波學校 迷你歷史博物館
 參觀完聖若瑟小堂後,走下幾級樓梯,便已到達澄波學校。學校只有兩座校舍,面積不大。曾經是村內兒童讀書識字重地的澄波學校隨著村民遷離已空置,現已變身為鹽田仔文化資源展覽室。裏面展出村民昔日的生活用品以及鹽田仔的歷史故事,感覺有點像一個迷你版的香港歷史博物館。

  
  館內展出不少有趣的農耕工具和物件,如塵封了卻又帶點 vintage 味道的首飾盒,或是一個我以為是澡盆,卻原來是打穀工具的大木桶。看來歷史的威力還是不能小看,而前人的智慧更是隨著文物的展示而表露無遺。



  如果想體驗以前學生在澄波學校上課的感覺,不妨在展覽室中的教學區的桌椅上扮學生,或許能尋回一點童真。

澄波學校 資料
小知識澄波學校內分作了生活區、工業區、農耕區以及上課區,各有不同的特色物品長示。如果參加導賞,導賞更會細說澄波學校的故事,內裏展品的用途等等。
第 3 站 玉帶橋 三代人的心血
 步出澄波學校,右下方便已經可以窺見鹽田。我們暫時不下鹽田,先往左邊走,看看典型的客家村屋,然後再往玉帶橋,最後才繞到鹽田去。

  客家村屋大多都保留著樸素的特質,有趣的是內裏間隔。踏入門口,右邊是爐灶,左邊竟然就是浴室,與現今一般居所的陳設大相逕庭。往玉帶橋路上,千萬不要錯過曾孕育整村人的活泉井水,至今仍有源源不絕的泉水冒出。

  離開活泉井,開始了一段上坡路,不算太難行。沿途更會見到不少自然生態,有滿滿的竹林、市區罕見的蝴蝶、野果等,正好為自己上一堂生態課。約 20 分鐘路程,即到達連結滘西洲的玉帶橋。鹽田仔的陳村長告訴我,從側面看,這道橋其實是有三層,由三代不同的村民所興建。當他還是小孩的時候,黃昏時分在橋邊等候父母回家,那金色的斜陽照在彎彎的橋上分外迷人,因此村長偷偷為這橋起了另一名字── 斜陽玉帶三代橋。以藍天作背景,站在橋上拍照,真的有點做了model 的感覺。


玉帶橋 資料
小知識行往玉帶橋會經過兩個涼亭,可眺望滘西洲以及回望聖若瑟小堂 。
第 4 站 鹽田 大自然的白色金礦
 離開玉帶橋,開始步向回鹽田。玉帶橋往鹽田的路線剛剛才由村長與四位村民花了五天時間來開通,令遊客不用走回頭路之苦。

  鹽田四周是大片泥灘,除了長有茂盛的紅樹林外,更可見到彈塗魚、小螃蟹等生物,市區長大的孩子如我見到牠們也會變得興奮莫名。踏上看似不太穩的木板走入鹽田,可以看到鹽田被分開了幾個不同區域,中間以一行行的泥墩隔開,泥墩上則是已被腐蝕的木板,帶有幾分頹廢的味道。

  聽村長說,他正打算將鹽田復修,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讓人重新體驗如何把海水引入鹽田,然後再做出鹽的過程,相信到時應該會吸引不少人來親身嘗試。


鹽田 資料
小知識鹽田仔村民早年以曬鹽為生,但隨著時日變遷,鹽田已經停產一百多年,成為香港碩果僅存的鹽田之一。
適合對象朋友、情侶、一家大小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